分析清楚之后,便下令提审薛夏,大堂之上,衙役威武之后,惊堂木一拍,道:“跪下!说清楚姓名!”
薛夏冷笑道:“要审就审,要问就问,想要我下跪,姚善你还不够资格!”
“大胆!”
姚善愤怒。
通判胡忻在一旁喊道:“如此刁民无法无天,藐视朝廷,殴打官差,应先用刑再审讯!”
姚善伸出手想要拿起壶中签令,但听胡忻如此说,便又收回了手,对薛夏道:“在胡氏粮行,你殴打官差,事实确凿,人证、物证齐全,你可还有什么话说?”
薛夏看了看两班衙役,其中有几个还是交过手的,见薛夏看过来,连忙低下头。
“没错,人是我打的,但我没有罪。”
薛夏坚定地说道。
胡忻发怒,拍桌子喊道:“你胡说,殴打官差乃是死罪!”
“啪!”
姚善猛地一拍惊堂木,看向胡忻厉声道:“是本官在审案,按朝廷律令,有本案相关之人不宜在场。胡通判,还请你暂且退出去!”
胡忻脸色变得铁青,但也拿姚善没有办法,谁叫官大一级,再说了,姚善说的也不是虚言,朝廷确实有这方面的规定,所谓的“诉讼牵连者回避”。
如果用后世的法律术语来解释,那就是“当事人回避”。
只不过这一条法律,在大明执行的不够彻底,想执行的时候,就拿来用一用,不想执行的时候,也没人理睬。
姚善现在就想用了,而且用的十分得当。
在一旁的同知石永新、师爷廖德等人也有些吃惊,要知道胡忻虽然是苏州通判,但毕竟在苏州干了十二年了,可谓是根深蒂固,而姚善来这苏州,满打满算也只有四年。
虽然官位高,但论人际关系,论群众基础,论对府衙的控制力,姚善未必拼得过胡忻。往日里,姚善虽有些强势,但多少都会给胡忻几分面子,从没有过当堂翻脸的事,可今日竟见了鬼。
姚善看向薛夏,道:“你承认打了官差,但不承认犯法,是吗?”
薛夏点头,坦然地说道:“没错。”
姚善被气得笑出声来,摇头道:“官差代表着朝廷,你打了官差,就是造反,是谋逆大罪!这可是要掉脑袋的!”
薛夏十分赞同,道:“姚知府说得极是,官差代表着朝廷。只是不知道姚知府可曾听说过一件事?”
姚善问道:“何事?”
薛夏沉默了下,然后一字一句道:“京师,缥缈阁事件!”
姚善脸色大变。
缥缈阁事件虽然发生在京师,但其影响之大,早已传遍大明全国。这个事件,朱允炆亲自给定了性,那就是:
朝廷官员成了一家家奴!
缥缈阁事件之后,倒了一批官员,牵连到了曹国公府,听说李景隆已经成了没有人敢接触的人,生怕被扣上结党营私的帽子,而李增枝也被关入囚牢。
薛夏在这个时候提出缥缈阁事件,就是在给姚善提醒,京师的李增枝以官员为家奴,结果被干掉了,现在苏州呢?
胡忻这样用官差衙役,不问青红皂白就给人定罪,抓人,骂人,那算不算以衙役为一家家奴?
如果算的话,那自己也不过是打个奴才罢了,打奴才最多赔偿一点铜钱,哪怕是打死了,那就再加点铜钱,什么时候会掉脑袋了?
如果不算的话,那胡忻如此滥用私权,衙役为其驱使,这又如何解释?
姚善冷汗直冒,原以为是铁定的简单的案子,只要写上文书,按个手印就能结束了,现在看来,事情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棘手。
一旦坐实官差为家奴的说法,那别说胡忻会倒下去,整个苏州府的班子都会垮塌,为了安稳,为了自己,姚善不得不说道:“你想多了,衙役登门时,班头不过是说了句他们负责维持秩序的话,可没有偏袒一方。”
薛夏哈哈笑道:“堂堂知府竟也开始撒谎不成?让那位赵班头出来对质,我清楚的记得,他当时是先与胡掌柜打了招呼,然后就定性我们是在闹事,之后便开口辱骂,准备动手。如此之人,还说没有偏袒?那敢问姚知府,什么是偏袒?”
“纵有此事,那也只是言辞不当,与缥缈阁之事毫无相似之处!”
姚善连忙反驳。
薛夏冷厉地道:“缥缈阁因欺负一个女子,官官相护,犬奴成堆。胡氏粮行欺负无数百姓,衙役相帮,不也是奴才本性?缘何不问清是非,缘何不查明真相,就敢直接说是我在闹事?还不是因为他们背后站着一位通判!”
“你!”
姚善有些慌乱,眼前这个家伙非要把自己往死里带啊。
石永新见情况不对劲,再这样审下去,薛夏很可能无罪释放,而自己就要全家乘坐露天马车入京啊。而且很明显,姚善掉到了对方的逻辑陷阱里面去了,不能再继续下去。
“大人,下臣认为此事还需查证一二,应改日再审。”
石永新摸了摸额